• 祖国医学对胃癌发病的认识
  • >>
  • 您当前的位置:

祖国医学对胃癌发病的认识

2014-06-30

(一)中医病因病机

   1.肝气郁结

  忧思恼怒,情志不遂而使肝失疏泄,肝气郁结。肝气横逆犯胃,则胃失和降,胃之受纳与腐熟水谷功能失常,则见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。宿谷不化;积久化热。明·张景岳指出“……食不得下者,…气结不能行”。

  2.痰食瘀阻

  饮食失当,或饥饱失调,脾胃受损,升清降浊功能失常,水湿津液不能正常运行输布,聚湿为痰,痰阻气机致气血凝结,痰瘀交阻,日久变生瘀毒。清《景岳全书发挥》中指出:“膈者在胸膈胃口之间,或痰或瘀血或食积阻滞不通,食物入胃不得下达而呕出,渐至食下即吐而反胃矣”。

  3.脾胃虚寒

  脾主运化,胃主受纳,脾升胃降,共同完成食物之消化吸收功能。若素体脾胃虚弱,或劳倦过度,久病脾胃受伤,均可导致中焦虚寒而腐熟运化水谷之功能失调,不能消化谷食,饮食停留,终至尽吐而出,正如《圣济总录·呕吐门》所说:“食久反出,是无火也。”如反胃日久,可导致肾阳亦虚,所谓下焦火衰,釜底无薪,脾肾阳衰不能温煦胃腑而见胃痛难忍。

(二)发病部位与脏腑的关系

  胃癌的病变在胃。与肝脾密切相关,中医认为胃癌是一种脾胃功能失常的病变。胃主受纳与消化,脾与胃皆为后天化生之本。若因忧思恼怒,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致肝失疏泄,胃失和降或久病损伤脾胃,运化失职,痰凝气滞,热毒瘀阻于胃,积聚成块而发病。脾胃功能升降失常,胃失和降为本病之病理。而脾肾阳虚,中焦虚寒为本病之根本。隋·巢元方《诸病源候论》谓:“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心下牢大如杯,往来寒热,甚者食已即吐。……其脉紧而弦,紧则为寒,弦则为虚,虚寒相搏,故食已即吐,名为胃反”。